科技观察|行业大咖新共识:加速更多AI应用落地
近两天,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及多个论坛上,加速AI应用落地让大模型发挥更大价值,成为多位行业大咖的一个重要共识。
7月4日,百度CEO李彦宏在演讲中再次表示,大模型的重点还是“卷应用”,“没有应用,只有基础模型,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。”李彦宏说,“基于基础模型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以及各个领域开始逐步渗透。两个月前,文心大模型的日调用量超过2亿,近期该调用量已经超过5亿。”这个数字的变化,背后代表着用户的真实需求。
同时,李彦宏也指出,智能体是开发最简单的AI应用,也是最看好的AI应用方向。
相近的观点也在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的演讲中被提到。井贤栋说,通用大模型落地面临领域知识相对缺乏、复杂决策难以胜任,对话交互不等于有效协同等“能力短板”。为了破解这些难题,蚂蚁选择了构建专业智能体生态的路径。“未来智能化的用户体验,一定不是只靠一个大模型,而是需要全行业深度协作,需要很多的专业智能体共同参与、各司其职。”
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参加完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后谈道,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核心,“只有把应用做好,才能使得这波人工智能革命真正发生。”
那么应用是什么?傅盛认为,应用就是真正帮助我们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各种AI技术为底层的App、硬件、软件。“只靠用户和大模型去聊天,并不能解决我们大多数问题,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谈应用。作为创业者来说,那就是最好的机会。”
其实就是这短短一年多时间,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从以“百模大战”为看点的大模型竞争过渡到大模型背后的应用之争。今天的AI大模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、工作、生产的方方面面,同时,AI大模型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兴基础设施,为千行百业精准赋能。这也是行业大咖在2024人工智能大会上频频提及“AI应用”的直接原因。
从大模型落地的演进方向来看,基础大模型并不是行业大模型,大量AI应用的落地还需要往行业大模型以及企业专用的模型发展。从基础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,结合各种不同的发展需求,逐渐衍生出适合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专用小模型。这些细分场景,正是催生AI应用的源头所在。
当前,在金融、医疗、农业、教育等细分领域,AI大模型应用正在以“几何量级”实现创新。同时我们也正清楚地看到,现阶段,无论个人还是行业对AI本身或多或少还存在一定误区:比如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还停留在“你问我答”的对话层面,比如行业也有人期待AI大模型能够触发或带动一个爆款应用,再比如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分依赖、盲目担忧或者是隐私伦理等方面的忽略等等。
面对这些问题,都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科普、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及推动技术的持续创新,才能为加速更多AI应用落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土壤,才能让大模型的价值得以全面体现。

扫二维码与企微客服沟通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